首页 综合 > 正文

减持新规之后 A股将如何“变天”?

2023-08-31 16:22:23 来源:第一财经

近期关于A股的“史诗+核弹级”利好,相信大家都已有所耳闻了。

可能不少人的关注点都在“印花税减半征收”上面,因为这的确是十几年难得一遇的超级大利好,而在历史上每次降低印花税,后面无一例外都走出了一大波行情甚至大牛市。不过在我看来,比降低印花税更有分量的应该是对于减持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资料图】

“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毫不夸张地说,这则史上最严的减持新规,绝对是足以改变A股生态的里程碑式大招,因为“天下股民苦减持久矣”。

自2005年以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行,大量限售股解禁并流入二级市场,开启了我国股市“全流通”时代,与之相应的是,很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会从上市前的“风险偏好”转变为上市后的风险规避,由此前的增持自家公司股份变为减持,而各种问题也便随之而来。

比如说,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大股东对公司动向要比外界人士清楚得多,当公司有不利情况发生时,股东与高管往往能够第一时间知晓并且选择推迟其披露,在此期间进行减持,可以规避风险的同时获得利益。

更有甚者,减持套现已然成为了部分大股东谋取私利的手段,很多公司上市后便不再注重业绩,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抬升股价上面,借助各种利好或蹭热点的方式将公司股价炒高,并寻求在高位精准减持套现,从而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对于市场来说,一旦大股东减持金额较大,就会被解读为利空信号,认为公司发展前景不再乐观,继而引发外部投资者的跟风式抛售,造成股价的大幅度波动,严重的可能会加剧股价崩盘的风险。

举个例子,很多人应该记得今年上半年轰轰烈烈的人工智能大牛市。在技术、产业和政策多重因素共振的背景下,自1月中下旬以来,从ChatGPT到场景应用,从算法模型到算力,再从运营商到服务器,几乎所有相关的板块和个股都轮番大涨了一遍,其中不乏大量翻倍的个股。

然而正当市场热火朝天之时,6月20日作为AI概念热门股的昆仑万维发布了减持公告,公司大股东李琼高位套现20亿元,市场哗然一片,次日股价跳空低开低走,尾盘直接20cm跌停,此后更是一路下跌。与之相应的,是整个人工智能板块也在那一天被彻底带崩,从此步入下跌通道,到现在也没能重现上半年的辉煌。

再如,今年以来A股的“技术性离婚”可谓接二连三,其中不乏多家大涨后的AI概念股,包括三六零、卓胜微、天地数码等等,并且大股东离婚后还涉及股份分割,“分手费”动辄十几亿乃至上百亿元,还有部分大股东离婚后计划或实施减持公司股份。虽然离婚和减持不能直接画等号,但难免会引发市场质疑,很多投资者担心大股东的离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目的在于逢高减持股票套现。事实证明,这些经历了“技术性离婚”的公司,后面多数股价都由涨转跌,着实令投资者感到失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英伟达公司,作为全球闻名的半导体巨头,英伟达今年以来股价表现极为优异,从年初的每股140多美元一路涨到近期的每股500美元左右,公司业绩也是不断超出市场预期,而在二季报发布后,英伟达居然宣布其董事会已批准额外25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要知道,这是公司股价翻了3倍之后的高位增持,倘若放在A股,此情此景绝对是不敢想象的。

如果放大视角,大股东的恶意减持行为还至少在两个方面阻碍资本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一,容易放大股市泡沫,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

如前文所述,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准备减持之前,往往都会通过蹭概念或者所谓“市值管理”等方式来抬高股价,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和放大资产泡沫。与此同时,大股东的高位减持相当于稀释了二级市场的资金总量,哪怕只减持1%,都会造成数亿元级别的资金流出证券市场。考虑到当前A股市场以散户投资者为绝对主体,受大股东高位减持伤害最深的自然是广大普通投资者,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还让上市公司成为了“割韭菜”的镰刀,令广大投资者信心备受打击。

有人做过如下统计:

2018年,IPO融资1378亿,场内定增融资7855亿,大股东减持2345亿;

2019年,IPO融资2532亿,场内定增融资6898亿,大股东减持5017亿;

2020年,IPO融资4793亿,场内定增融资7841亿,大股东减持8513亿;

2021年,IPO融资5428亿,场内定增融资8893亿,大股东减持7140亿;

2022年,IPO融资5869亿,场内定增融资8457亿,大股东减持5607亿。

个中深意,不言自明。

其二,容易引发脱实向虚的风险,制约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整体而言,我国公司上市难度并不算太大,尤其是全面注册制实行以来,公司上市门槛进一步降低,某种意义上让上市公司大股东“圈钱”变得更为简单。相比于搞实业,公司上市后通过减持股份进行套现显然来钱更快。在此背景下,很容易滋生脱实向虚之风,甚至不排除个别大股东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地恶意减持,而且很多套现后的资金似乎并没有真正回流到实体经济中来,这显然会让实体经济面临“失血”的状态,从而制约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正因为上述种种,此次官方公布的史上最严减持新规才格外具有分量:

一来,极大地限制了以往频频发生的大股东乱减持行为,避免了短期股价大幅度波动的同时,增加资本市场流动性,并引导市场投资风格向着中长期价值投资演变;

二来,真正提升了中小投资者的地位,切实保护了他们的利益,让他们在承担投资风险之时,也可以享受到分红回报,而不是稀里糊涂地就被“割韭菜”;

三来,引导上市公司更加注重盈利能力的改善以及公司的做大做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市场的优胜劣汰,打破了一些经营不佳的公司企图通过上市来减持套现的幻想。

一言以蔽之,减持新规将对于整个A股生态产生革命性的深远影响,并从中长期持续提振市场信心。而在新规发布后,由于符合减持条件的上市公司数量大大减少,目前已经累计有数十家公司发布了股东终止减持计划公告,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当然,目前这一减持新规仍是一个相对粗略的指导框架,很多细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对于如何补齐违规减持的漏洞、不同类型的企业是否有不同的减持办法等等,仍需相关配套措施和细则出台。不过至少从现有的消息来看,几乎所有人都能深刻感受到管理层对于市场的关照呵护,以及对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言出必行。

或许,新一轮大行情已经在路上,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付一夫为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标签: